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 他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建筑——贝聿铭
收藏
分享

他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建筑——贝聿铭

举报K先生K先生发布于 2020-10-261904阅读1点赞
一起走进贝聿铭...

研习设订阅号

设计干货 杜绝注水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在苏州长大,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想必很多人对贝聿铭先生的名字并不陌生,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他的作品遍布全球,获奖无数,时至今日也是各国的地标建筑,甚至成为国家文化的象征。


要是说贝聿铭先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也不为过,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

贝家,在苏州是赫赫有名,贝氏,是在元末战乱中,来到苏州的。他们靠行医卖药起家,到了乾隆年间,贝氏已经成为苏州四富之一。离苏州博物馆300米,就是苏州最著名的园林狮子林——也是贝家的老宅。

苏州狮子林

贝聿铭在晚年回忆起小时候回到故乡,和同堂兄弟在狮子林玩耍的情景时说:“整个园林都是供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会勾起我们无限幻想。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1927年贝聿铭父亲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一家人就搬到上海。贝聿铭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于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父亲原本想让他子承父业,但是他不想选择那条路。



在哈佛读研的最后一年,贝聿铭先生师从格罗皮乌斯(没错,建筑学的祖师级人物),他允许每个学生自由选择项目主题。贝聿铭当时选择设计一座位于上海的博物馆,当时所有在建的中国建筑都是新古典主义风格。而贝先生认为,中国的展品都不大,因此学院派风格的立柱和山花并不适合。毕竟家境殷实也收藏了不少中国艺术品,对这些文化也略有研究,最后贝聿铭为中国艺术品量身定做的博物馆,这也赢得了格罗皮乌斯的认可。这也为60年后他为苏州博物馆设计埋下了伏笔。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他在获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后不久,就被房地产巨商,柴根道夫聘用,负责监督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设计,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建筑生涯。

他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海湾石油大厦成为了亚特兰大的地标建筑。这也成为他日后发展的第一块跳板


1948年贝聿铭在哈佛大学教书,后来他与亨利·科布、伊森·伦纳德共同成立了贝聿铭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其实在这之前,贝聿铭经常对自己的设计能力感到怀疑,因为他很长时间都停留在理论上,较少接触实际项目去实践。

直到基普斯湾项目才真正得以建成。这个项目给了他信心,也让他更加敢于放手设计


贝聿铭一生获奖无数,

包括在1983年贝聿铭获颁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我们一起看下,他的部分奖项吧!


“阿尔法罗池奖章”

——麻省理工学院,1940


“建筑师学
奖章”

——麻省理工学院,1940


“阿诺·布鲁纳奖”

——美国艺术文学院,1961


美国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

——1975


“汤玛斯·杰佛逊记念奖章”

——美国,1976


“埃尔希·德·沃尔夫奖”

——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1978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名誉院士

——1993


法国建筑学院海外院士

——1997


“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

——1979


“建筑终身成就奖”

——日本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1989


“UCLA奖”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90


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

——1994


意大利“新世纪金玫瑰国际奖”

——1996


“贾桂琳·肯尼迪·欧纳西斯奖章”

——美国纽约市政艺术协会,1996


“麦克杜威奖章”

——美国麦克杜威部落,1998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皇家金奖

——2009


要说贝聿铭让国人都认识他的转折点是哪个作品,首当其冲的就是——北京香山饭店。

官员希望他设计一个二三十层高的酒店,贝聿铭回绝了这个建议。他希望做一个既不是照搬美国的现代摩天楼风格,也不是完全模仿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新建筑。最后,贝聿铭选择了在北京郊外的香山设计一个低层的旅游宾馆。1980 年,贝聿铭在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这样说:“我体会到中国建筑已处于死胡同,无方向可寻。中国建筑师会同意这点,他们不能走回头路。”

不同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香山饭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的香山公园,整个建筑就像层峦叠翠里环抱的婴儿,这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在枫叶和香山景色簇拥下的白色建筑显得格格不入,异常刺眼,这也成为饭店设计完成后,被人们诟病最多的点。

广场式的前院,内院式的大堂,和建筑后花园,这样的布局不仅增强了空间序列的连续性,更加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韵味。

大厅顶部采用玻璃屋顶,改善了大厅的透光条件,并具光影效果。

北京香山饭店

看建筑的外立面和周围的环境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有很多的中国江南风格的元素在里面。设计完成后,贝聿铭也因为这个风格受到了很多争议:


贝聿铭后来回忆道,他觉得在他的祖国修建了一个失败的建筑.....。“尽管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贝聿铭不无遗憾的说。

每一处设计我们都能感受到贝聿铭的巧思,可是这为什么会成为贝聿铭最后悔的设计呢?


就像我们接触过的很多甲方一样:

贝聿铭的好友赵无极是这样描述的:“那时饭店主管,对绘画与建筑一无所知。在那里,明代图案的地毯上滚着可口可乐罐子。我不想画彩色作品,因为那会破坏整体和谐,饭店主管显然不欣赏我的画作。宾馆欠维护,花园无人料理,真是灾难。人们到处挂上俗气的画,违背了贝聿铭的初衷。”


想要了解更多香山饭店设计背后的故事,请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p4y1e7Xb?

from=search&seid=12890457913806879026


中银北京总部预算定在1.3亿美元,并且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贝聿铭回忆说:“预算既然定下来了,我们也没有再去要求更多资金。中国还不富裕,再加预算就显得铺张浪费了。所以我什么也没说就接下了这个项目,决定要在这个预算内造出最棒的建筑。”

贝聿铭,关于总平面形态的即兴草图,2005年


神来之笔

这块内陆场地正坐落于维多利亚山脚下,形成一个9米的坡度。它在商业区的边沿,比标准的街区要多出一角,四周还环绕着高架桥。而且,如果按照原始的地形,楼建起来之后,正面就正好对着一个公用停车场。正因为如此,这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厦新楼将成为现代化中国的重要标志。贝聿铭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要和政府换地,拿原定场地的一角换另一角,这样一来,整个工地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给新楼的两边留出了三角形的花园绿地。经过这一神来之笔,中银大厦不仅和市区的结构呈现平行吻合,同时不用再直面停车场,而可以坐享维多利亚港的景致。面前的渣打花园,正是市中心难得的一块开放空间。贝聿铭的第二招,是要求在地势较高的一边,沿着场地边沿修一条新路,这样从周围的街道便可以进入中银大厦,也给大厦创建了一个正式入口。这两个条件—换地和修路都至关重要。

关于中银大厦特殊的四面体叠加的造型,是贝聿铭有一次在卡托纳的家里度周末时想出来的,他随手摆弄着四个三角形的小棍,这些棍子都是在一头有逐渐变细的斜角,把四个摞在一起,每一根向上滑动,直到顶端只剩下一根,这也就成了最后设计的雏形。贝聿铭将它比喻成竹子,对于中国人来说,竹子正寓意力量和蒸蒸日上的势头。

贝聿铭移动捆绑的小棍形成建筑模型

显示出中银大厦结构的模型

大厦设计是仿照竹树不断向上生长,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高度的数值也有讲究,分别是1,2,3,5单元高度,暗含斐波那契数列,给人一种指数级增长的感受。结构上,整座建筑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强混凝土柱支撑,由三角形框架将建筑的压力转移到四根柱子上。外面用玻璃幕覆盖。

建设过程

中银大厦的设计既具有神秘感,又不失逻辑性。这座反光玻璃包裹的塔楼就像一尊巨大的雕像,随着角度和时间不同,呈现不同的景象,即使阴天也能吸收到有限的自然光。这栋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当你移动的时候,它显得更加精彩,因为特殊的形状组合设计,它就像一个多面镜,有着与众不同的活力。

皇后大道和渣打花园对面的中银大厦全景,远处右侧为中银旧楼

中银大厦70层,楼高315米,外型为棱柱状,就像“节节上升”的竹笋一样。

中银大厦内部及外观局部


夜晚的中银大厦也格外瞩目


无论是当时的总统还是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都众口一词选择了贝聿铭来设计卢浮宫的设计,有点出人意料的是,在正式接手项目之前,贝聿铭请总统给他四五个月的时间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项目。

于是贝聿铭私下里获准进入卢浮宫的每一个角落,在1982-1983年的冬天,他进行了三次仔细的考察。

对此,贝聿铭如是说:“尽管心情十分激动,但我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个项目,而是请求密特朗总统给我四个月时间去仔细探索一下。卢浮宫的历史和法兰西的历史紧密相连。我需要好好地进行了解和研究。”

卢浮宫经历了8个世纪,期间一个个统治者来来去去,不断地往上添加,拆拆建建,可以说卢浮宫见证了一段段的历史,经过对卢浮宫及其历史的仔细研究,贝聿铭认为唯一解决方案,是在拿破仑庭院,也就是拿破仑三世所建的两栋翼楼之间发展地下空间。这样一来主入口就会改在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卢浮宫庞大的规模及塞纳河畔长长的翼楼所带来的问题。除了为卢浮宫提供新入口以外,贝聿铭的设计还包括集美术馆、储藏室、文物保护实验室为一体的新建地下系统,以及博物馆各翼楼之间的连接部分。

贝聿铭为金字塔入口画的早期草图&贝聿铭为金字塔四周公共空间画的早期草图


轴测图标明了金字塔下方和四周的地下空间

1985年5月,在现场建造金字塔足尺模型来考虑尺度关系


对于卢浮宫的改造期间,贝聿铭遭遇了诸多阻挠,当他第一次拿出自己的计划时,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直全力支持贝聿铭,得到了总统的力挺,让贝聿铭信心倍增。

加建部分由巨大的玻璃和钢铁组合成的金字塔实现,它的四周又环绕着三个较小四棱锥,为拿破仑中庭下方空间提供光照。对于贝聿铭来说,玻璃金字塔提供了一个拥有历史价值和比喻意义的象征性入口,从而使主入口得以深化和加强。

部分内部图

拥有不朽外观的玻璃钢铁结构金字塔位于庭院中部,不论是规模上还是设计上都体现着对卢浮宫的致敬,成为中央焦点。


“从形式上看,

这样的设计最能够与卢浮宫已有建筑相容…,

它又是最为稳定的结构形式之一,

保障了整体的通透性。

此时,因为它是由玻璃和钢铁建造而成,

意味着旧时的建筑传统被打破。

它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

——贝聿铭


1989年金字塔落成,很多人认为玻璃金字塔设计过于前卫,与充满古典气息的卢浮宫格格不入。

然而时间就是最好的验证者,2005年,有750万人参观了卢浮宫,到2006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830万人。

据贝聿铭解释,当时的设计都是建立在每年400万游客的前提下,当初没能料想到这样大的成功,所以这是否是个失误呢?”贝聿铭自问,“也许是。”

所以在2007年,贝聿铭又被请回卢浮宫进行出入口的改造。


大卢浮宫项目团队

如果对卢浮宫的改造项目做个总结的话,那用贝聿铭的客户——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话来总结似乎再恰当不过了。

“要保证卢浮宫的生命力,它就必须要适应我们的时代,大卢浮宫项目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如今的博物馆和原来的宫殿完全融为了一体。展品的布置更合理,必要的设施更齐备,对于游客的需求也照顾得更加周到。这一切都归功于贝聿铭和他才华横溢的团队,以及每个为这个项目付出努力的人。整个项目的中心始终是金字塔。它是一个醒目的符号,是完全必要的产物,它与光线相结合,上演着一幕造型上的对话。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


贝老在接受这个项目时已经是85岁高龄,在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但是,苏州是自己的故乡,他打算为故乡做点什么。

博物馆俯瞰图


该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街区的东北部分,毗邻着建于19世纪的忠王府和建于16世纪的园林建筑——拙政园,而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是由明代大臣王献臣和艺术家文征明共同兴建,所以规划上有很多限制。

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虽然博物馆延续了许多贝聿铭设计中的几何和视觉元素,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仍借鉴了许多传统的苏州建筑,使用了白色的灰泥墙,深灰色粘土制的瓦片屋顶和错综复杂的花园建筑。这也是让整个建筑各个角度呈现一幅画的主要原因。


与贝聿铭设计的许多其他地标性建筑的鲜明感不同,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十分的低调,

并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容。

此外,博物馆的建筑保持了相当低的高度,

以符合并满足周边的历史环境。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园内石艺


要说园内最特别一处的设计,当属于石刻艺术,当时贝聿铭想着做出一些还原中国水墨画的装置艺术。

但是现代的我们并没有当年画家的眼光和做石艺的能力,所以贝老想尝试点新的做法。于是他派了一位年轻建筑师到山东省的石场,这些石场里有很多大石头,可以用钢线切割,做出贝老设想中的剪影造型。

在运回来的四五十块石材里,他挑选了大概三十块。2005年贝老去的时候,它们就放在地上,他坐在桌旁,面对着白墙重塑了宋代著名画家米芾的‘米氏山’。当时有一台升降机按他的要求把石头搬上搬下,花了一周时间总算逐渐有了样子,想想八十多岁老人对于艺术与设计的追求,实在让我们汗颜。

最巧妙的是,想要看这幅假山石艺,甚至不用进馆,只需站在博物馆大门口向里看,视线沿着中轴线,穿过入口大厅的前后两面玻璃墙,就可一通到底,直达这后墙的杰作。

贝老的这处设计创意高明而又经得起推敲。

“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基本理念之一。他能够巧妙娴熟地利用自然光,因此得到了“光影魔术师"的美誉。在馆中四处漫步时,可以观察到阳光与反射光的巧妙配合,打造出不同类型的光影效果。柔和的光影投射到地面和墙面,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幻,流动的光影会给您带来全然不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自然光将内外部空间衔接起来,在光影的变化中紧密交织,而游人本身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苏州博物馆内景观

花卉和树木是园林的重要元素,也是贝聿铭的设计重点。无论是植物的种类、风格还是树龄,他都亲自甄选,苛刻地把控每一处细节。(完全可以拿来当手机壁纸了)

馆内的中央花园、池塘和茶亭相互辉映,和当地的园林地形呈现一系,却又没有丝毫模仿的痕迹。苏州博物馆,比贝氏其他的文化建筑都要显得更加小巧精致,坐落于古城历史核心区,成功地扮演了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角色。

苏州博物馆在贝聿铭90岁高龄时落成,在开馆致辞上,贝老有点哽咽的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和苏州博物馆很像的还有两个建筑,都是贝聿铭先生参与设计的,分别是

乍一看这三栋建筑的外形结构是几乎没差,但是苏州博物馆外立面墙体采用的是中国黑”花岗岩装饰板,呼应苏州当地的文化,中国驻美大使馆外墙采用的米色的石灰石,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用的是法国石灰岩沙漠色的石材和伊斯兰风格的拱形窗和室内装饰。虽然外形差不多,但是材料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江南水乡的氛围,蕴含中国文化,中国驻美大使馆给人的感觉是政治办公场所,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给人一种异域的感觉,所以这就是大师不同于一般设计师的地方。


别墅外观

1973年,贝聿铭从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的堂兄手中,买下了这栋四层小洋楼。从结构布局,到室内装潢都由他亲自设计,贝聿铭曾与妻子卢淑华,在该住宅居住超过45年,直到贝聿铭去世。

贝聿铭夫妇在纽约家中

该别墅拥有四层楼,及一个地下酒窖四个卧室,三个卫生间,总面积3848平方尺,约合427平方米。


跟视频一起走进贝聿铭的家

前面我们提到过,贝聿铭先生非常善用光线进行合理的设计,他的家亦是如此。

整个外立面全是采光玻璃,可想而知整个房间的采光一定是非常的好。

在每个房间都能感受到阳光和绿荫以及随处可见的艺术品,“我的父母收藏艺术品的方式自然而低调,”女儿贝莲说,“他们并不在意艺术品的价值,也不会为得到一件作品而特别兴奋,更不会以物主的身份讨论所收藏的艺术作品。他们不过是因为收藏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贝老的书房

可惜贝老去世后,这个房子被挂牌出售,售价800万美元,不知何人有幸住在现代建筑大师曾经住过的房子内。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大师,在2019年5月16日晚上离世,贝聿铭是世界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也是超越时代存在的艺术家,他也是当代最高产的建筑师之一,感谢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的“财富”。

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

“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他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向世人呈现了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贝聿铭,这个名字,就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



贝聿铭先生的作品着实太多,我们没办法一一介绍,这里再欣赏一下他那些著名的建筑设计吧!

美秀美术馆


路思义纪念堂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


达拉斯市政厅


卢森堡大公现代美术馆


参考文献

[1] 贝聿铭全集.(美)朱迪狄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2] 贝聿铭传.廖小东.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7




本文原创,未经作者允许不可转载!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研习设!


0条评论
别默默看啦~登录/注册一起参与讨论吧~

暂无评论

请选择举报理由

违反法律法规

侵犯个人权益

有害网站环境

更多训练营>>

为你推荐 · 训练营(全勤打卡报名费全额返累计全额返用户133,707人)

【5月】零基础动态表情包创作训练营
距离开班仅剩7天38人已报名
【5月】7天轻松入门C4D小练习
距离开班仅剩11天13人已报名
【6月】7天轻松入门C4D小练习
距离开班仅剩32天0人已报名
特惠
充值
7折购
今日还在继续学习的你,太棒了!
7
折扣券可用于
年费无限VIP
立 即
使 用
此活动优惠不可与其他活动叠加使用
有效期:000000
消息
登录即可查看消息记录
建议
意见
官方
客服
在线咨询客服热线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获得帮助

工作日:9:00~22:00节假日:9:00~18:00

联系在线客服

您可以电话联系客服进行沟通获得帮助

工作日:9:30~18:30

400-862-9191
虎课
积分
免费学习90000+个教程!
配套素材、源文件一键下载!
昨日学员已学习了37,771
并提交了240份作业!
登录后立即学习!
loading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登录
您需要同意协议才可以进行登录
登录虎课网,每天免费学课程全站 90000+ 视频会员教程 | 每日可免费学 1
为确保账户信息安全
请先进行真实姓名验证后进行充值付款
立即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