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 > 虎课读书:抱怨=延迟解决问题~
收藏
分享

虎课读书:抱怨=延迟解决问题~

举报虎课读书虎课读书发布于 2020-06-121435阅读1点赞
你的怨气正在摧毁你!...

       我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采药人去山上采药不小心手被藤蔓给划伤了,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它的许多朋友,他每遇到一个朋友都会讲述说:我今天太不顺利了,去采药被藤蔓给划伤了,我的伤口真疼,真的是太可怜了,这个藤蔓太可恶了,为什么要生长在那里,我怎么这么倒霉,然后他的朋友打开它包扎的伤口看了看,很同情地安慰他:“我可怜的朋友,你真的是太不幸了,我真为你感到伤心。”采药人感受到了抱怨为他带来的好处--朋友的同情与安慰。一路上遇到很多朋友,每遇到一个朋友,它都要讲述同样的经历,每个朋友都会看一眼它的伤疤,对采药人不幸的遭遇发自内心的表示同情,等采药人到家的时候想要处理自己的伤口,然而因为暴露伤口的次数太多感染较重,最后死掉了。故事很短,却蕴含着真实的道理。抱怨等于问题没有被解决,等于拖延最佳解决时间,也就等于零的进步。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是威尔·鲍温,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遊、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就能得到肯定的理想和结果。什么是抱怨?《韦氏词典》对“抱怨”一词的解释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所以说抱怨是人们说出来。但是它与陈述事实不同,它表达的是一种负能量。并且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作者说有两种情况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反感: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们过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然而,为什么会有抱怨,我们为什么而抱怨,我们以为抱怨能带来什么好处,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要怎样让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为什么我们过不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这些问题正是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要回答的。 依据自身经验,鲍温总结出走出抱怨的四个阶段,今天我们就通过这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来为大家介绍这本书。
 

一、无意识的无能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毫无所觉。
       首先作者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许多人抱怨这抱怨那,他们活得好像很不如意。抱怨仔细想想是没有作用的。面对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抱怨就是一种变相回避。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具有纯粹的潜力,准备创造伟大的作为。只要你愿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奋人心的新远景,等着你去探索。很多人都是习惯去注意伤害而喊"痛"。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当你经历这些阶段,当你扬弃抱怨,当你不再去注意伤害而喊“痛”时,你的人生就会想美丽的春花般绽放。我们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永远都不要抱怨吗?"其实你当然可以抱怨,作者给出了两个原因: 第一点,抱怨的人不是试图来倾诉或者询问该怎么办,而是在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不满,而且以此推论,他还会一直抱怨。第二点,有时候,抱怨也言之有理。 现在,在你还没发现自己在第二点上的漏洞之前,先想想"有时候"这三个字,同时记得我和很多人一样,已经接连三周——就是连续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个小时,完全没有抱怨。没有抱怨——零、无,一点都没有。讲到抱怨,"有时候"代表"不是很常见"。抱怨应该不常发生;批评和闲话则永远不该出现。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有理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的事件,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我们的幸福与美满。自我检视一下:当你抱怨时,背后的原因严重吗?你经常抱怨吗?你已经一个月或是更久没有抱怨了吗?如果你每天抱怨十次以上,那你可能已陷入惯性的抱怨状态,这样对你并没有好处,因为你就是在注意伤害而喊"痛"。
       作者接着说,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这种负面的说辞会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你是否注意过,抱怨自己健康问题的人,也会有愈来愈多的事情可以抱怨?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减低疾病的严重性。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身心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的。长期不健康的心态容易引起身体上的不健康。而抱怨,是一种消极的心态。长期抱怨,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不健康是一般人最常发出的抱怨之一。并且说,有数十篇的研究报显示:一个人对于自己健康状态的认知,将导致这样的信念在他们身上实现。医生如果告诉病人,有一种药很可能治愈他们的疾病,这种药对这些病人发挥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药方,却没有接收到这项讯息的病人大了许多。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个老人家,他觉得自己肚子疼痛,于是到县医院去检查,但是医生告诉他,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这老人家不相信,他说我明明肚子疼痛,一定是你的机器有问题,技术不够好。他要求家人带他到省立医院去检查,医生也告诉他,你没有任何问题。他又开始抱怨,说是省里医院的技术也不过如此。后来,没有病痛的他,真的病了。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不生病。也不可能永远心情愉快。请认真想想,当你谈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也许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你可能不想回答,但它至少是个值得玩味的重要问题。当你抱怨健康时,请记得你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你可能想变得健康,但当你抱怨疾病时,你就是在把限制健康的能量传送到全身。


二、有意识的无能
       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我们开始发现自己正在抱怨,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抱怨。
       作者提出,在这个阶段,首先,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找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样貌的人,帮助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点。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积极,乐观,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朝好的方向想了,可实际上,大多数人依旧悲观,沮丧,不断的抱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人是社会动物,是需要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更是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满的时候,你会想向身边的人抱怨,接收信息的人也许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关系也是我们获取物质性资源的一种渠道,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将会产生各种关系,这种关系本身要比金钱更有价值。但是抱怨会扭曲,消弱,有时甚至会破坏那些对我们的幸福和安宁至关重要的关系。举个例子来看,法国杰出的哲学家、剧作家萨特曾说过:“他人即地狱”,这句话看起来有些悲观,在他晚年的时候,曾如此解释道:“大家都认为,我想用这句话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害的,如地狱一般,人们都在勾心斗角。其实,我想传递的是一种安全不同的观念,如果你同他人的关系遭到歪曲和损害,那么他人就会变成生活在地狱里的人。”只要你接受新的观念,并愿意用这些观念去创造新的经历,就可以做到能够纠正所有扭曲的关系,将其置于一个更稳定的基础之上。如果想拥有一种“不抱怨的关系”,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最终取决于自己心里给对方的评价。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改变他人,而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做一些积极的沟通,改变对他人的看法,一切转变从这里开始。
       第二点作者提出,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到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我们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你指出他人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自己比他人优秀。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或者,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你会发现自己对其他人的厌恶之处,就是你和他们的共同点。只是你对自己个性中的这一部分,还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不只是通过思想和言语创造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同时也在影响着周遭的人。这是一种“曳引作用”,人类的天性就是曳引、是同步,会调整与周遭相同的模式。人类在振动中会趋向和谐,若是无法达到和谐,振动就会消散。察觉出你周遭有多少抱怨,有助于让你明白,你可能也具有你自己讨厌的特质。千万不要去抱怨这些特质 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改变是因为他们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住现在的行为,不肯放弃。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活出让其他人效仿的样子!我们寻求的改变从来无需“外求”,它是发生于我们的内在。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转换到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要去改变他人。一旦出现较劲的态势,抱怨就会变成一场竞技运动。

三、有意识的有能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作者认为,沉默将更经常出现。作者在书中写道,沉默其实比抱怨更有建设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传递的一个信号: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这种不能改变现状的沉默。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抱怨。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境界其实并不高,他们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上。如约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此外,作者认为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而且我们的批评往往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被我们批评的事端。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针对某人而发出,意图贬低此人。有些人认为批评能有效地改变另一个人的行为,其实,批评倒是比较可能造成反效果。杰出的领导者都知道,人们对于欣赏的回应,要远比对批评的回应更为热烈。欣赏能激励人们表现优越,以获得更多赏识,而与之相反,批评则使人耗损,当我们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往后依然如故。例如,如果我们批评某人懒散,当他们和我们接触时,便会接受自己是懒散的事实;这等于给了他们默许的权利,可以表现出与"懒散"这个标签相称的举动,懒散的行为便会反复出现。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把观察到的事实讲出来了,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讲出来了,也提出了请求,由于没有任何的批评和指责,也没有打断自己的需要。当领导听到这些,即使出于自责也会愿意谅解犯错误的员工,更愿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员工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最终双方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我们都喜欢被注意,也会以各种方式去取得注意。如果这种注意带有批评意味,我们则会向下修正,以达到批评者的负面期望。
 
四、无意识的有能
       在“无意识的有能”阶段,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经可以毫无所觉地达到不抱怨状态。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
       作者认为,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当人想抱怨,是因为发现了问题,当用消极的语言说出,就是抱怨。若只是陈述事实而且提出解决方式就是对抱怨的化解之道。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成为不抱怨的人,将获得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你对他人的影响力。你将活出让他人效仿的样子,你将成为领袖,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作者在书中写到:“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将在你的世界里造成影响力。以往,你的影响力可能都是负面的,因为你有抱怨的倾向。如今,你则在为所有人设立乐观的典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把范围缩小,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你在索取的时候,你能为别人付出什么呢?生活在这个世界,不管你用什么态度,该面对的事都要去面对。不抱怨就是积极的态度,导向自己希望的那种结果。美好是每个人都追求的,而不抱怨就是一种通向美好的途径。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抱怨,就先想想它会带给你什么好处,其次,感恩自己,让自己又有了一个提升的机会。抱怨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减少抱怨则会使工作、生活更容易,更富有乐趣。
       作者发起了一个名为“二十一天挑战”的活动,并且描述了整个活动的过程。在你开始自我反思,要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这些抱怨在生活中所造成的杀伤力。大多数挑战“不抱怨”运动的人是一样的,但很快就能发现自己在日常互动中究竟说了多少抱怨的字眼。当自己第一次真正听到,自己对工作发泄怒气,对疼痛和痛苦发牢骚,对局势唉声叹气,又对天气抱怨连连,发现自己使用了多少含有负面能量的字眼,会惊呼:“我本来还以为自己是乐观的人呢!”这场活动开始之后,参与活动的人们会将一只紫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当人们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参与者也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他们自己会先移动手环!因为他们在抱怨。如此交替更换,坚持下去。直到连续21天你的手环都戴在同一只手上,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平均成功的时间是4-8个月。这项活动引起了一阵热潮,全世界有80个国家、600万人次参与其中,大家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从切身的经历出发,写出了抱怨的普遍存在,最重要的是也让我们明白,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们应当想办法克服。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怨天尤人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的抱怨就会越少。越是优秀越是努力,这一现象的根因在于,优秀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而平庸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本文参考书籍: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大家好,关注【虎课读书】微信服务号,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0条评论
别默默看啦~登录/注册一起参与讨论吧~

暂无评论

请选择举报理由

违反法律法规

侵犯个人权益

有害网站环境

更多训练营>>

为你推荐 · 训练营(全勤打卡报名费全额返累计全额返用户133,637人)

电商海报设计训练营
距离开班仅剩10天66人已报名
【5月】零基础手绘插画训练营
距离开班仅剩10天52人已报名
【5月】零基础动态表情包创作训练营
距离开班仅剩27天15人已报名
特惠
充值
7折购
今日还在继续学习的你,太棒了!
7
折扣券可用于
年费无限VIP
立 即
使 用
此活动优惠不可与其他活动叠加使用
有效期:000000
消息
登录即可查看消息记录
建议
意见
官方
客服
在线咨询客服热线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获得帮助

工作日:9:00~22:00节假日:9:00~18:00

联系在线客服

您可以电话联系客服进行沟通获得帮助

工作日:9:30~18:30

400-862-9191
虎课
积分
免费学习89000+个教程!
配套素材、源文件一键下载!
昨日学员已学习了36,588
并提交了234份作业!
登录后立即学习!
loading
微信扫码关注即可登录
您需要同意协议才可以进行登录
登录虎课网,每天免费学课程全站 89000+ 视频会员教程 | 每日可免费学 1
为确保账户信息安全
请先进行真实姓名验证后进行充值付款
立即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