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简介:
该书由尼尔·波兹曼所著,他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关键词:
娱乐、文化精神、娱乐至死
内容亮点:
1.如何阐述时代?
2.什么是娱乐时代?
3.赫胥黎的警告是什么
本期推荐书籍:
书名:《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虎课读书主创团队:
选书:主编刘莹
撰稿人:文景
审核:主编刘莹
主播:文景(女声版)、苏灰(男声版)
校对上线:编辑谢俊轩
- 01【女声版】娱乐至死可试听3146人已学时长:00:25:34
- 02【男声版】娱乐至死可试听932人已学时长:00:23:35
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前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虎课读书。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有了互联网就有了世界,一方面,互联网上各种资料、教程应有尽有,我们利用便捷的网络,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对各类或娱乐或没营养的新闻上瘾,沉浸在各类网综节目和五花八门的游戏中,天天刷着微博,看着抖音,逛着知乎,玩着“农药”(王者荣耀),手机随便一刷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大家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短暂的愉悦和快感,不停地刺激着我们的大脑,让人对“娱乐性”产品欲罢不能。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认为,一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娱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娱乐。长此以往,我们会逐渐变成一个透明的躯壳,沉浸在感官娱乐中,脑袋空空。曾经,我们的思想是系统辩证的,认识是理性严肃的;现在,我们的思想是碎片肤浅的,认识是感性浮躁的。
作家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中说:“我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举”。并且,取悦方式的不同,会造就不同际遇的人生。有的人越取悦越优秀,有的人是越取悦越堕落。美国作家布热津斯基曾提出一个“奶嘴乐”的理论:采用娱乐化、低智化、游戏化、低成本化的方式,以各类娱乐、游戏、无聊的真人秀等轻易就能让人感受刺激性快乐的办法,来麻痹底层的人们,消除80%人口的不满和不安感,促使其安分下来,在不知不觉、毫无怨言中伴随着快乐和贫穷虚度一生,从而让精英更成为精英,底层人民更受摆控,进一步固化资本主义社会阶层。
时间再拨回到1984年,这个时期的美国,文化世界一片欢歌笑语,人们活在自由女神的光辉之下,纵情娱乐。作者尼尔·波兹曼是少数清醒的人之一,他忧心忡忡地看着赫胥黎的预言——人们将会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这句话一步步成真,而起推波助澜的,正是彼时蒸蒸日上的电视机文化。为唤醒美国民众,第二年,波兹曼写下《娱乐至死》,像极了一则讨伐电视的战斗檄文,而他本人也成为电视机时代下反潮流而上的孤胆斗士。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美国批判家尼尔·波兹曼的一部著作《娱乐至死》。这本书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电视媒体刚刚兴起时,新的媒体形态无孔不入地渗透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属品的情况,重点揭示和抨击了新的媒体的娱乐化给人们带来的肤浅和丧失,人们正在被一种精神鸦片所毒害。
这本书的封面上,一家四口穿得漂漂亮亮地坐在电视机前,却都没有头,他们代表被电视支配的没有大脑没有灵魂的人。作者认为电报、电视、电脑这些现代媒介的发明,把政治、教育、宗教等统统娱乐化了,人类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即)脑袋空空的人。
作者尼尔·波兹曼受到麦克卢汉的影响和启迪,将“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作为自己阐述“娱乐至死的社会”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倾向性,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拿第五媒体来说,区别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它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媒介,带有移动网络的属性,同时也重构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简单来讲,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碎片化、个性化并具有即时性,也让我们有掌上查信息、沟通、购物、付款、游戏和娱乐的机会和可能,人们的生活从线下迁移到了线上,构成了现有的文化特征,商业上表现为O2O、新零售、网红直播等。想想10年前、15年前,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可能还在为超女们手机短信投票呢,而现在的网综形式,早已一日千里。作者还指出“真理不能毫无修饰的存在,它必须穿着合适的外衣才能得到承认”,“真理本来就是一种文化偏见”,在印刷媒介占绝对权威的学术领域,来自口语场景的信息就无法作为支撑个人观点的论据。是的,空口无凭,像纸书、论文等出版物显得更专业和权威。作者也对比了过去以印刷媒介为中心的“阐释时代”和以电视媒介为中心的“娱乐业时代”。在两者之间,电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过去人们因为需求而获取信息,而电报对于印刷术统治下的话语定义进行了三路进攻,遭到攻击后的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电报使得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开始改变——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人们开始进入了一个被大量无关信息充斥的世界,人们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途而制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电视的出现无疑加剧了这种状况。现在的移动网络,更是如此。
下面我们将内容以印刷媒介为中心的“阐释时代”和以电视媒介为中心的“娱乐业时代”这两部分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我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