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发布了新的logo,设计方案由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亲自操刀,耗时3年,花了200万。相信大家看到这些信息,都以为会诞生一个惊世骇俗的设计作品。但是新logo 一经发布,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很多网友对这次 logo 的变化感到不值,甚至觉得雷总是被骗了...
单看 logo 本身确实变化不大。但是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看到背后的过程,为什么雷军甘心情愿花200万更新一个变化不大的logo 呢?
我们可以从设计和商业2个层面去分析一下。当然可能有过度解读的成分。请大家轻喷,欢迎交流。
01/设计层面
我们借用用户体验5要素来做一下分析。
战略层
一般Logo 更新换代都是发生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今年正是小米成立10周年,所以小米也顺势发布了新的企业logo。
logo是企业对内对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是用户认识企业最直接的触点。所以新的企业logo 既要能够有创新、有变化,能够代表企业内在精神文化的提升,又要保证最基础的用户体验,延续用户已有认知心智,尽量避免对用户认知造成较大的影响。
范围层
基于上述战略目标,logo就需要明确改哪些内容。字母标志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已经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并且充满了内涵,不能轻易的改动。
所以logo更改范围就落在了外形上了,接下来就看设计大师如何发挥了。
结构层
设计大师是不可能直接做设计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能够讲故事。
所以原研哉提出了自己的概念故事——“Alive,生命感设计”。他认为,科技越是进步,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人和科技应该是不断接近的。他和雷军的想法不谋而合,小米应该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这也就设立了整个logo设计的目标。
框架层
一个外框该怎么设计呢?我觉得真的不好做。可以是方的、圆的,甚至是异形的。但是设计追求的不仅仅是好看,更要传递信息。
看似普通圆形,实则是通过严谨的数学公式|X|^n+|y|^n=1推导。经过24种不同比例,最终选择了介于圆形和方形之间的n:3的图形。
表现层
小米公司表示,在“Alive”的设计理念下,具有“超椭圆”数学美的小米新logo不再局限于画面的一角,而似乎有了生命。
其实通过新旧logo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新logo更加柔和,充满了张力,确实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生长的力量。而旧版小圆角矩形的方案更加硬朗、规整、沉稳,对小米这种成立时间不长、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可能缺少一点点成长的味道,或者说会产生束缚感(仁者见仁,纯粹个人解读)。
02/商业层面
雷军这种商业领袖除了关注设计本身,更多的是看设计团队本身带来的商业价值。花了200万的目的应该是不仅要得到新的logo那么简单,还希望能够产生更加广泛的传播效应。
官方宣传借用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为设计背书,讲解了深厚的设计理念和故事,以及玄而又玄的东方哲学。但是网友并不买账,“改了个圆角花了200万”、“三年改了个寂寞”等标题文章,使得小米新logo引发广泛转发和讨论,也使小米的品牌理念和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或许官方未曾想到有这样的反差,但是无心插柳却实实在在为新品牌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设计师能够学到点什么呢?
我觉得要向设计大师学习设计理念的阐述能力。
“曲线比直线富有张力”,这是所有设计师都知道的事情,甚至很多人觉得新的logo自己也可以设计出来,但是原研哉对设计的解读能力是普通设计师无法达到的,这或许就是200万的差别所在。
希望所有的设计师都能够会讲故事,成为大师。
提前祝大家清明小长假玩的开心~
本文原创,未经作者允许不可转载!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子牧UXD !
暂无评论
违反法律法规
侵犯个人权益
有害网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