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简介:
本书用一个个出人意料的故事,丰富的统计数据,带我们进入成功人士的世界。作者用全新的视角,风趣的语言,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讲述成功人士是如何从平凡走向超凡的。成功不是随机事件,天才的成功并非仅仅源于个人努力,出生日期、家庭背景、族裔传统、文化差异……都在帮助特定领域的“异类”走向成功。如果没有这些优势,即便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异类》带给我们关于成功的不一样的9大启示,帮助我们追溯成功的根源,发现更深刻的成功契机,找到成功背后“不可思议”的必然性。
关键词:
机遇、环境、机会、成长
内容亮点:
1.那些看起来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真的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吗?
2.面对不公平的制度,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3.怎样做才在普通的工作中出人头地,超越平凡,成为优秀的个体?
本期推荐书籍:
书名:《异类》
作者:[加]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版权声明:本书系中信出版社制作出品
- 1异类2815人已学时长:00:14:19
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前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虎课读书。
本期为你分享的这本书叫《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相信很多人会有疑惑,异类跟成功能有什么关联呢?这是因为提到异类这个词,很多人更容易想到的是那些跟一般人不大一样的人,或者是经常说一些奇谈怪论,或者是生活方式很怪异,感觉是很非主流的边缘人。但其实呢,那些成功人士,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也是异类,是成功的异类。这本书讲的呢,就是这些异类的成功启示录。为什么一个人会成功?我们通常会觉得啊,这个人肯定智商很高,能力很强,肯定也经历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很难的阶段,才最终走向了人生巅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作者说,成功看起来靠的是个人奋斗,但其实,所有取得成就的人,其实都有某些隐藏的先天优势,比如说非凡的机缘、特殊的文化优势,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本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呢,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特别火爆的《引爆点》就是他的大手笔。格拉德维尔在社会学、心理学这些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在管理学方面也很有建树,被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那他在《异类》这本书里呢,着重要探讨的是,成功要具备哪些因素(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这本书研究的不是个体的成功,而是群体的成功,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点:前两点是影响异类形成的重要条件,分别是机遇和文化背景,第三点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部分:
那么我们先来看第一点,机遇对异类的重要影响。作者讲了四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一个是优势积累,第二个是一万小时法则,第三个是阶级优势,第四个是社会变革。
先来看第一个,优势积累。优势积累是什么意思呢?作者举了一个加拿大冰球队的例子。在加拿大,冰球是一项特别受欢迎的运动,一个职业的冰球运动员,那就相当于美国的NBA球星一样。而且,冰球的选拔是非常公平的,完全靠实力。但是,作者却发现,那些著名的冰球运动员,他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日在123三个月份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看似无比公平的冰球运动员选拔里,竟然隐藏着绝对的不公平,这个不公平就是分组训练。加拿大的冰球队是按年龄分组进行训练的,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孩子在一起训练。对小孩子而言,1月份的孩子跟12月份的孩子在生理成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结果呢,就是月份越靠前的孩子,表现会越好,而表现越好,就会得到更多的上场机会,进入更好的球队。就这样,从最初的12个月的年龄差距开始,那些在一年的前几个月出生的孩子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在过去,我们经常强调勤奋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然而加拿大冰球队的例子却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起跑线比别人落后,那我们积累到的优势就会少,我们的勤奋起到的作用就会有限。
接下来,我们在来看一下著名的一万小时法则。所谓一万小时法则,指的就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就要经过刻苦的练习,最起码要达到1万小时的练习时间,莫扎特、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无不如此。那事情不就简单了吗?只要我们在某个方面好好努力够一万个小时,不就行了吗?作者说,事情还真不是这样。这一万个小时之所以会让人成为异类,主要还得靠非凡的机遇。就拿比尔·盖茨来说吧,比尔·盖茨的一万小时之所以能让他成为异类,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他家里比较富裕。在电脑很不普及的20世纪60年代,比尔·盖茨就有经济条件接触到电脑,因此,在1975年个人电脑的时代来临之前,比尔·盖茨就已经完成了一万个小时的积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比尔·盖茨的出生年份。我们必须承认,当社会变革来临的时候,只有恰当的年龄才会让一个人有精力去创造传奇。比尔·盖茨正好就出生在1955年,那是最适合进入个人电脑领域的出生年份。如果比尔·盖茨早出生或者晚出生个十来年,他势必就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了。所以,虽说一万个小时的积累看起来需要的只是毅力,但其实更需要的是机遇。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这一万个小时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看完了一万小时法则,我们再来看一下阶级优势。我们向来都会承认那些成功人士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智商高。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易斯·特曼为了证明智商对成功的重要性,从25万中小学生中挑选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之间的孩子,并跟踪他们的生活。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智商很高的孩子在长大后,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并没有成为特曼想象中的社会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智商在现实中的作用被夸大了。实际上,智商是存在“门槛效应”的,也就是说,要成为异类,智商只要达到某个平均水平就可以了。就像打篮球,身高1米6和身高1米9的人自然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NBA打球的绝大多数人,身高都达到了1米9左右,身高对他们能否成为伟大的运动员的影响是几乎不存在的。也就是是说,一个人的智商只要不拉自己的后退,那么他能不能成功,就不取决于自己的智商了,而是取决于别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智力”。刘易斯·特曼的实验发现,那些智商都很高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有的很优秀,有的很普通,这个差距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不一样,也就是因为阶级不同。中产阶级的家庭会努力让孩子学会“实践智力”,也就是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以及怎么样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培养的孩子,他们更懂得如何获得自己的权利,也知道怎么应对社会。而那些贫困家庭往往没有条件这样培养孩子。所以,当一个人的智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时候,他的阶级对他至关重要。
看完了阶级优势,我们再来看一下社会变革的作用。一个人的成功,总是特定环境下的特点产物。而社会变革的力量,则常常会将某些人身上的缺陷变成优势,让他们成为异类。就拿律师事务所来说吧,我们都知道,今天很多纽约的顶级事务所都是犹太人开的。但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律师事务所还是白人的天下,犹太人想要当律师,除了自己创业开个二流事务所,接一些白人看不起的诉讼类案件之外,别无出路。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诉讼类案件越来越多,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于是,犹太人的事务所突然就变成了主流,成为了成功者。这就是社会变革的力量。
在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成功主要是靠个人的勤奋努力,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优势积累、一万小时法则、阶级背景,还是社会变革,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实实在在是某些个别人能够碰到的机遇。由此可见,想要成功,光靠勤奋和努力远远不够,你还得足够幸运,碰巧遇上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才有可能成为异类。这就是本书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机遇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文化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那大家都知道,要互相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要有偏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会不会成功,因为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传承决定了他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
就拿权力距离指数来说吧,它曾经让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失事率比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高出17倍。所谓权力距离指数呢,指的就是人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美国人认为自己跟领导之间呢,不过是职责不同,但两个人之间绝对是平等关系,这个权力距离指数就比较近。而在韩国,权力距离指数就比较远。韩国的这个等级观念很重,导致副机长都不太敢跟机长说真话。机长做了错误的决定,副机长也不太敢直接反对,只会用非常缓和的语气提醒,这就导致没有时间去挽回原本不太严重的错误,从而导致飞机失事。
再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擅长数学是一种先天优势,但实际原因是因为中文的数字系统简洁而又含义清晰,所以,我们在小时候就能记住很多数字,这会给我们自信。而且,由于要在稻田里精耕细作,常年下来,勤劳慢慢变成了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在面对数学的时候,也会非常愿意去思考,这才是中国人擅长数学的根源。
所以,文化传承对我们能否成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文化传承和机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机遇是我们在通过努力之后,将我们的成就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而文化传承更像是一个保健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文化不契合,你肯定没法成为异类,但是文化契合,你也未必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异类。
我们看完了要成为异类的两个因素,机遇和文化传承,大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异类,他必须出生在恰当的时间和合适的文化背景下,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家庭环境和外部条件让他能够完成一万小时训练,他最好还遇上给了社会变革的机遇。
第三部分:
听完这些是不是有些丧,原来想要成功光靠努力远远不够啊!那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本书第三个部分要讲的。
想要成为异类,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那我们能做的呢,就是努力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那一部分。比如说,加拿大冰球队的例子就告诉我们,某些看似公平的社会制度中其实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现象,所以,我们就应该去改变那些制度,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
对个人而言,如果想在普通的工作中出人头地,就需要挑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进行高质量的一万小时训练。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自己有优势并能全面锻炼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那种高薪的螺丝钉。因为只有在高质量的一万小时练习中,才能不断地积累到自己的优势,并最终获得质的飞跃。
如果想要抓住社会变革的机遇,成为社会变革里像马云或者比尔·盖茨那样的人,那我们就必须得有预见性,对新事物必须非常敏感,而且有前瞻性。就拿马云来说,马云的眼光是非常超前的,在大家都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的时候,马云已经花了十年的时间,积累够了他的一万个小时,所以,他才能够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红利。因此,如果你想要享受社会变革的红利,你就得对未来的方向做出判断,提前做好准备,在社会变革的浪潮来的时候好好利用。
结语:
最后,概括来说,异类的成功,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也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任何人的成功靠的绝非是石破天惊或者神秘莫测,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或者后天培养成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判断社会的方向,同时,要刻苦努力,在机遇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一万小时积累。
好了,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更多干货文字稿在音频页,我们下期再见!
原书金句:
1.只要你工作足够努力而且可以为自己做全面的规划,那么充分运用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世界。
2.富裕家庭的孩子活动表总被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经常在各类体验中来回穿梭。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学会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应付自如。
3.对于工作,很多人都认同一点,那就是,如果一份工作可以令人满意,那么这份工作必须满足三个因素:具有自主权、富有挑战性以及付出与回报相等。这与我们赚多少钱无关。
4.成功遵循一定的规律,假如我们能够理解这种规律,那么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5.我们总以为一个人的成功仅与其个人的禀赋有关,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围世界以及我们所谓的社会订立的规则,则与成功毫不相干。
我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