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简介:
《极简人类史》是一部视野宏大、脉络清晰的人类简史。它讲述了现代智人近 10 万年的发展轨迹,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在 138 亿年宇宙演化的壮阔背景下,俯瞰人类历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构建一幅关于人类历史的大图景。本书从宇宙大爆炸、星系演变、生命进化,讲到早期社会的诞生、农业文明的出现、现代社会与文明危机。此外,在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许多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用现代的视角去思考几万年以前的生活。
关键词:
历史、人类史、文明、社会
内容亮点:
1.从宇宙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从人类史的角度看,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3.当今世界,贫富差距逐渐加大,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本期推荐书籍:
书名:《极简人类史》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版权声明:本书系中信出版社制作出品
- 1极简人类史2582人已学时长:00:14:40
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前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虎课读书。
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书叫《极简人类史》。一听书名,你就能知道,这是一本讲人类历史的书,那么“极简”有多“简”呢?200页,10万字左右的篇幅,就把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都讲了一遍。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历史”学派的开创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他毕业于牛津大学,主要在澳大利亚的麦考瑞大学教授世界史。早在2008年,比尔·盖茨就已经成为了克里斯蒂安教授的头号粉丝之一,他在电视上看过克里斯蒂安教授的“大历史”课程后很受启发,投资1000万美元,在美国建立了在线“大历史教学项目”。那么,“大历史”究竟是什么呢?
大历史,是一种全景式的历史叙述方式。具体点说,就是不受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议题,把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等等这些学科融入到全球通史的研究当中,构成一个单一却很连贯、清晰的历史叙事,为我们人类的知识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那么,这本《极简人类史》就是学习“大历史”观很有意思的入门指南。看过这本书之后呢,你可以把整个世界人类历史都串联在一起审视。翻开本书的目录,你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作者将人类从无到有,到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这138亿年的历史,分成了四个部分来讲——宇宙大爆炸、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和近现代。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宇宙起源的故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不到100页的篇幅,讲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的历史。这可不是一集美剧的电视脚本,咱们都是学科学的人,这个故事就是建立在丰富的科学依据之上的。宇宙大约出现在138亿年以前,它起源于宇宙学家所说的“宇宙大爆炸”——这是一切的源头,构成了咱们的地球和生命。在这之前发生的事,我们都一无所知。
宇宙刚出现的时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点,小得难以想象,它极有可能比一个原子都要小N的N次方倍。但你可别小看这个点,组成宇宙需要的所有物质和能量就都蕴含在这个点里。这个时候的宇宙,温度是极高的,所有的物质、能量、粒子、时间和空间都混杂在一起。在巨大能量的作用下,它又迅速膨胀,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宇宙,直径超过900亿光年。从宇宙诞生的第一秒开始,就出现了各种截然不同的力量,比如说引力、电磁力、夸克,但在这一秒当中,因为宇宙的变化太剧烈了,以至于大部分粒子一出现就消失了,它们转化成了宇宙中的纯能量。在第二秒当中,宇宙慢慢冷静下来了,它膨胀的速度降下来了,于是又出现了像电子、质子等等这些基本形式的能量。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过去也一直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比如此时此刻,构成你身体的那些物质,在138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只不过是变换了存在的形式而已。
那么,在大约38万年之后,宇宙又经历了另外一个阶段的变化,它的温度继续下降,物质和辐射开始能够相互分离,那么在这种温度下,辐射最终能够在宇宙当中自由地穿梭了。宇宙的背景辐射,从古到今一直都是存在的,你打开收音机听到的杂音其实就是收音机采集到的宇宙背景辐射,还有老式的电视机受到的静电干扰,也是一样。有没有感觉很神奇?
有了宇宙,有了物质,还不够啊。接下来,物质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第一个出现的复杂物质是恒星,那么造就早期恒星的是谁呢?其实是引力。在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恒星开始聚合成“星系”,比如我们常说的银河系。那早期的地球呢,是一个非常炎热、非常危险的地方。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最终水蒸气组成巨大的云团在地球上空循环,逐渐形成降雨,这样就造就了早期的海洋。从距今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批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到第一批多细胞动物,再到部分生物开始探索陆地,这期间生物的复杂性不断地提高,千百万种大型生物先后在地球上出现,历经了兴旺,随后又走向了消亡,比如我们最熟知的恐龙的灭绝。在恐龙灭绝之后,地球上就开始出现现代生物了,我们最早的“类人猿”祖先就在这个现代生物的名单中,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露西”了,这种生物出现在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非洲埃塞俄比亚一带。那么在200万年前呢,非洲东部出现了另一个类人物种,我们把这种物种称为“能人”。再后来,在大约50万年前,地球上又出现了一个类人物种——“直立人”。那我们人类是从在哪儿来的呢?在大约25万年前的东非,我们人类,也就是现代智人,就出现了。
第二部分:
人类出现以后,就进入到《极简人类史》叙述的第二部分——采集狩猎时代。这个时代是从公元前30到25万年开始的,可以说是相当久远了,而且持续的时间也特别长,大概有25万年。在这25万年里啊,人类的日常,就是采集自然资源,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靠大自然供应。这段时间里,人类做了很多技术创新,这样就跟猿猴、猩猩之类的近亲拉开了一点距离。那么人类和非人类物种的区别,是只在技术上的创新吗?其实,最主要的区别是语言,人类会说话,而且会说复杂的话了。这样人和人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沟通就更方便了,协作更容易,群体也更有创造力。然后人类再通过语言,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啊、经验教训啊,都教给自己的孩子,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经过好多代的积累,人自然就比猩猩厉害很多了。
人类捕猎动物和采集食物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自然界里我们的天敌越来越少,如此一来,我们人口的增长就开始明显了。人口不断增多,人类更加深入、更加集中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而就发明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农业,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人类的历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农耕时代。
与采集狩猎时代的25万年相比,农耕社会从距今一万一千年至一万年前的诞生,到走向消亡,只经历了一万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一万年里,人们的日常生活可就丰富多彩多了。当然了,农业也不是在一夜之间兴起的,而是历时数千年,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咱们只从开始种植谷物,到驯化牲畜,再到种植高粱、甘薯、稻米、瓜类等等,就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
你想一下,人们掌握了种植这么多种作物的农业技术,食物的产量就提高了,那么自然地,可以储存的食物就变多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纷争,那么为了避免发生食物争夺的情况,当时的人们灵机一动,开始修建储存食物的仓库和分隔族群的城墙。同时呢,在这不断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人类慢慢找到了家庭内部、家庭之间的协同合作方法,也慢慢找到了处理与外部族群关系的比较恰当的一些方法,人们的社群意识越来越强,逐步发展成了城邦和国家。
再想一下,人口变多了,再加上人们掌握了一定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是不是就没有必要让部落里的所有人都去从事农业活动了呢?所以就产生了更多的职业,比如有些人靠写作谋生,有些人靠研究哲学谋生,还有些人靠经商做生意谋生。其实,在所有的新兴国家,文字最早都是用来进行财务管理的,当时它是作为一种记载追踪财务去向的技术出现的。
要想在一万年里创造出这么多不同的新技术、新职业,你可以试想一下,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创新速度是不是要比采集狩猎时代快多了?各个地方的人都可以互动交流,大家见了面,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经历一番“头脑风暴”,很多新兴的方法和技术也就很有效地传播出去了。人与人之间可以这样交流,那么国家之间和城邦之间当然也可以做到互通有无了,这样一来,就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网络。这个网络把几千年来从没有来往过的地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商业和知识的协同,这对现代世界的兴起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欧洲和美洲是最先在这个新的全球贸易体系下历经深刻变革的地区——当时,欧洲通过大航海发了大财,但他们在这个全球贸易体系中,还处在一个非常边缘的地位。那么后来他们是如何扭转了局面,把自己从边缘地带推向了全球贸易网络枢纽的呢?这就要得益于人类再一次的技术飞跃,也就是工业革命了。
第三部分:
说到工业革命,我们就要来到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讲的也就是离我们最近的近现代的历史。克里斯蒂安教授提到,这个时代在人类历史中最短暂,与采集狩猎时代的25万年和农耕时代的1万年相比,它只维持了250年。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了,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包括人口的增长、生产力的提高,还有人类所取得的各种成果,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两个时代的总和。
最先搞起工业化的地区是西欧,蒸汽机是西欧国家工业化最标志性的产物。人们把蒸汽机广泛地应用在矿产业和纺织业,还制造出了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之后慢慢在全球范围内推展开来。再后来有了电力,再再后来有了如今的网络。这一系列的创新加速为什么会出现在近现代呢?首先是因为农耕时代累积的变革;其次是因为商业社会的兴起;另外还有一原因,就是这个统一性全球网络的发展了。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不只是贸易,就连人口贩卖都走向了国际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类的全球性贸易是推动了世界商业的普遍发展的。
那么工业化发展得如此迅速,人们又从工业化发展得到了什么好处呢?首先是经济上的发展——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在1700年至2000年间增长了90倍以上。紧接着,各个领域都跟着受益,比如在政治方面,政府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强大,政府的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完善,换句话说,就是政府为民操心的事变得越来越多了。举个例子,农耕时代的政府,可从来没有尝试去掌控子民的出生、死亡、教育和收入水平,但是这些事务在现代已经彻底变成了政府的日常。另外,由于民主和民族主义的发展,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利,民主化和男女之间的关系重构等等现象,都有力地证明了工业化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获益的同时,一定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和阻碍,比如:我们人类社会的内部贫富差距在加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是当代社会的大问题,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主要威胁。
结语: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要想从“大历史”的视角来观察历史,就不可避免要牺牲很多具体的历史细节。而克里斯蒂安教授认为,在今天这样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刚才提到的环境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是无法通过单独的国家来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协同合作。《极简人类史》这本书可以把你带到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就像遥控着一架无人机进行航拍一样,镜头从近景拉到大全景,帮助你从高空俯瞰自己身处的大时代,寻找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统一地来思考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为你解读的这本《极简人类史》的主要内容,感谢收听。你还可以在音频页面上找到文字版的干货稿。我们下期再见。
原书金句:
1.正如我们需要用世界历史,来帮助我们理解特定区域的历史一样,我们也需要一个更大的背景,来帮助我们看清人类历史在地球史乃至宇宙史中的位置。
2.语言符号第一次赋予了人类神奇的能力,让我们可以谈论那些我们没有亲眼见到的事物(比如经历、发生在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以及那些我们不确定是否存在的事物(比如灵魂、魔鬼和梦)。
3.只要公民足额纳税并在需要时承担徭役,就没有多少农业国家真正关心民众生活。
4.对资本主义政府来说,大众消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削弱了一些反对资本主义论述。在20世纪,人们发现拥有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的人口,不大可能转变为革命的无产阶级,而这一阶级被德国政治哲学家卡尔.马克思视作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大众消费策略是资本主义制度对抗革命的最有效手段。
5.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真的可以掌控我们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吗?想知道我们人类令人叹为观止的集体成就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流芳百年,我们尚需时日。
我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