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简介:
几乎困扰着每一个人的拖延症,如何才能有效终结?《拖延心理学》由全球首个拖延工作坊创始人和美国权威心理学家联合写就,不仅从心理角度分析了拖延症之所以难以克服的 4 个成因,还从自身实战经验出发,为拖延症患者提供了 5 种快速而实用的改善方法,让你在接纳自己的同时完成蜕变。
关键词:
心理学、拖延症、时间管理
内容亮点:
1.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克服拖延?
3.如何与身边的拖延者相处?
出版信息:
书名:《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简・博克&「美」莱诺拉・袁
出版社:中国人民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书系与知乎合作解读书籍
- 1苏菲领读《拖延心理学》可试听4015人已学时长:00:20:49
想要加入读书交流群、获取听书推荐的小伙伴,请加小虎微信:huke-2019,备注:读书入群。
前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虎课读书。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所解决的问题不分国界,困扰着全世界的人,也许也包括你,那就是拖延症。作为领域内的领军著作,这本书畅销了 35 年,在这 35 年之中,它的有效性不断被最新的研究成果所证明。如今,拖延症已经开始得到社会的重视,指导人们解决这个问题的书籍也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想要真正了解拖延,解决拖延,不妨读一下这本经典之作——《拖延心理学》。
可能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迫在眉睫了,你烦躁不安,却永远不能坐下来着手解决它。你一会儿想起厨房的盘子还没有洗,一会儿觉得必须先收拾好桌子,一会儿又突然有朋友发来短信一连聊了半个小时。就这样,期限终于紧迫到了不做就会完蛋的程度,于是你只好狠下心来,通宵完成了任务,或者决定找个借口放弃不做。事情结束后,你突然发现它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花费时间,本可以更早开始,更好地完成。你后悔不迭,可是无奈下次遇到同样的场景,还是会拖到最后一刻。这,就是拖延症。
有的朋友可能会很享受这样千钧一发的经历。但遗憾的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最后一刻,事情都能按照我们的节奏按部就班地推进。如果凡事都拖延到最后,若是恰好有其他紧急事件同时发生,最终可能就无法完成了。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会让我们极其自责,导致自信不断被削弱,从而影响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长期拖延带来的焦虑和不规律的生活,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拖延可以杀死一个人。」
而这本《拖延心理学》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拖延并不是懒惰或者不思进取那么简单,通过掌握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我们才能更好地改掉这种习惯,告别拖延带来的焦虑,获得更加健康的生活和更多成功的体验。
《拖延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部分精华: 第一部分是,拖延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可以归因为「恐惧」。 第二部分是,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生理构造来纠正拖延行为。
下面,我就先来说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拖延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可以归因为「恐惧」。
拖延的英语由两部分组成,直译过来就是「延后到明天」。这和我们中国的古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是类似的,看来古人也有拖延的毛病呢。我们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将预定的计划延后,但是如果这种延后对你造成了心理压力,如担心、焦虑、痛苦等,那它就是不正常的拖延。每个人拖延的原因都不同,在改正之前,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潜在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本书的理论中,拖延和我们的深层潜意识,甚至童年经历息息相关。大部分拖延都来自我们各式各样的恐惧,因为这些潜在的恐惧,我们才会找出种种理由一再把事情拖后。从这个角度讲,拖延其实是一种逃避,是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罪恶感和自我否定感。但是如果要进步,我们就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恐惧,然后去面对它。
我来点评